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聚焦水土保持治理高质量发展 助力黄土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 ——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穆兴民

发布时间:2023-02-10 14:51:29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管理员 人气:

编者按: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再次聚焦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突出强调要在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加快实施淤地坝、拦沙坝建设,大力推进坡耕地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水土保持是推进江河治理、扭转生态恶化和摆脱贫困的关键。黄河流域时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穆兴民,谈新时代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要点及其新内涵等,敬请关注。

 

聚焦水土保持治理高质量发展

助力黄土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

——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穆兴民

 

问:当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还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穆兴民:黄土高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作为典型过渡地带,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目前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局部土壤侵蚀严重、水沙关系失衡、水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流域、塬区及丘陵区沟谷坡地的土壤侵蚀依然剧烈;部分地区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植株密度较大、群落结构不合理,出现土壤干旱化和大面积植被退化问题,水资源承载能力面临着严重挑战,影响着植被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区位、气候、生态以及历史诸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滞后且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人口和相对贫困区总量较大。局部地区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结构相对单一,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存在一定的脱节,生态补偿低且难以维持农民稳定收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同时,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大规模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集中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污染潜在风险加剧,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与实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管控制度相比,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社会管理与行业管理还存在监管目标、监管方式、监管效力不精准等问题。


问:新时代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有何新内涵?

穆兴民:实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多次提到水土保持工作,如“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指明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理论为指导,保护与发展同步推进。传统水土保持建设如坡改梯、打坝淤地、退耕还林(草)、防风固沙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治理过程往往强调数量、规模和水保效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系统观全局观有待强化。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内涵应是根据系统治理、规模治理、分区治理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完善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以黄土高原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以水而定和量水而行,以水土保持新技术和科技创新动力为支撑,协同推进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穆兴民:坚持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要着眼于各地资源要素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合力,推进黄河上中下游协同、左右岸配合、干支流联动,从而实现统筹规划、协调配合、协同发展。

坚持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聚焦黄土高原流域生态及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梯田、坝库、林草植被措施等联防布局与措施优化配置,水沙调控体系整体合力发挥等重大问题,建立以坡改梯和林草植被生物措施和沟道坝系过程为主体的水土流失综合联防体系,实施以支流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布局体系,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

坚持问题导向量水而行。黄土高原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而集中,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问题并存。水土保持治理所选树种单一,纯林密度高、耗水量大,引起土壤干层和土壤水分严重亏缺,退耕林最终长成“小老树”。因此,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措施类型、结构与模式,使之匹配于水土资源承载能力,提质增效促稳,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

坚持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新时代水土保持不仅要聚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和机制、水土保持和流域水沙变化关系、不同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模式,还要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和监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水土流失联网监测和防控,构建数字孪生三维场景和模拟平台。加强基础数据采集和获取,增强水土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建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完善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平台,研发决策和预警等智能支持系统,为促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将开展哪些关键技术研究?

穆兴民:2021年水利部印发的《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聚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和机理、水土保持和水沙变化关系、水土保持生态价值、不同类型区治理模式,开展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经过长期科学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但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新业态下水土保持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开展新业态下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产沙新格局及其治理方略研究。研究黄土高原产汇流机制与模式演变,揭示土壤侵蚀规律演变;分析新业态下墚峁坡和沟谷坡土壤侵蚀过程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揭示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分异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探索新业态下土壤侵蚀治理新技术;厘清坡面工程(梯田、谷坊、植被等)减蚀与沟道工程(坝、库等)拦沙在黄河水沙变化中的功能与作用,明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调控阈值,建立新业态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新方略新模式。

进行沟谷坡地侵蚀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新时期新业态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应加快研究沟谷坡侵蚀空间格局,揭示降雨及汇水复合侵蚀过程及其机理,探讨沟谷坡地治理新技术和措施。

开展黄土塬区重力侵蚀发生机制及其绿色防治技术研究。黄土塬是黄土高原中最为宝贵的宜耕、宜农、宜居的土地资源,也是研究气候及生态演变的宝库。随着极端暴雨频发和塬区油气资源开发,台塬上不同等级道路、村、镇拓展,硬化集水面面积增大,塬面破碎化增加,威胁区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新业态下塬区土壤侵蚀规律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探索绿色固沟保塬技术与模式势在必行。

进行毛乌素沙地用水结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下降及生态可持续性研究。毛乌素沙地业已成为气、煤、油和粮食及蔬菜生产基地,且地下水几乎是其唯一的主要水源。近年来,毛乌素沙地面临着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的困境,应加快开展毛乌素沙地地下水位演变规律研究,定量辨析农业、化工、煤炭等等行业在影响地下水位演变中的作用,探索煤矿开采影响的地下水网破坏及其疏干水处理,基于水资源供给平衡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研究。

开展植被恢复、梯田及淤地坝设计及建设中科技问题研究。明确水土保持工程为什么建、建哪里、建多少、谁建设、谁受益等问题;优化植被结构、类型、密度,解决植被恢复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矛盾;解决已有梯田淤地坝标准规范与工程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分析梯田及淤地坝工程的水文效应,着力研究新业态下老旧梯田改造、高标准梯田及淤地坝设计及建造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碳汇能力影响机制、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研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水平是生态系统安全性和质量的重要体现。明确水土保持的减排增汇影响机制,揭示水土保持在生态系统中地位及其影响等。

上一篇:水利部发布部令第52、53、54号 出台三件部规章

下一篇:水利部召开2023年水土保持工作会议